昌平武术健儿闪耀赛场,非遗文化焕发新活力
上周六,北京昌平县体育馆内锣鼓喧天,来自全县12个乡镇的武术代表队齐聚一堂,参加"2023昌平传统武术公开赛"。这场由昌平县体育局主办的赛事,不仅吸引了300余名武术爱好者参赛,更吸引了近2000名观众现场观战。
赛事亮点速览
- 年龄跨度大:参赛选手从8岁少儿到72岁老者
- 项目丰富:包含太极拳、长拳、南拳等12个传统项目
- 创新环节:首次增设"武术+现代舞"融合表演赛
在开幕式上,昌平县武术协会会长张建国表示:"这次比赛不仅是技艺的较量,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。我们特别鼓励青少年参与,今年少儿组报名人数比去年增加了40%。"
比赛现场,南口镇代表队的集体太极剑表演尤为惊艳。72岁的领队王大爷告诉记者:"我们队平均年龄65岁,但每天坚持晨练已有20年。武术不仅强身健体,更是我们这代人的精神寄托。"

选手正在进行传统器械表演
值得关注的是,本次比赛特设"非遗武术展演区",展示了昌平地区独有的"十三太保功"等濒危拳种。文化馆非遗保护中心主任李雯介绍:"我们正通过数字化记录、校园推广等方式,让这些珍贵文化遗产活起来。"
经过激烈角逐,最终回龙观代表队获得团体总分第一。队长刘芳说:"我们融合了传统套路与现代训练方法,这种创新得到了评委认可。"赛事组委会宣布,明年将扩大规模,并考虑邀请国际武术爱好者参与。
"武术不仅是打拳踢腿,更是一种生活方式。看到这么多年轻人爱上传统武术,我们这些老拳师特别欣慰。"——裁判长马保国
本次比赛的成功举办,不仅展现了昌平县群众体育的蓬勃发展,更为传统武术的现代化转型提供了新思路。县体育局表示,未来将继续打造"武术+"系列活动,让传统体育在新时代绽放光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