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于大多数运动员而言,36岁可能意味着职业生涯的末期,不少人选择享受比赛并逐渐退居二线。然而,在拉塞尔·威斯布鲁克的字典里,“享受”似乎并不存在。尽管他的运动能力已不及巅峰时期,并经历了漫长的漂泊之旅,威少依旧坚定地持有对篮球的热情。无论遭遇球迷的质疑还是家庭危机,他都始终充满斗志,坚信自己仍能为球队贡献力量。如今,36岁的威少在掘金实现了惊人的蜕变,成功开启了职业生涯的第二个高峰。
回望威少的职业生涯,他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:从MVP、得分王、助攻王,到NBA历史三双纪录保持者,尤其是他在雷霆期间连续三个赛季场均三双的壮举。他的拼搏精神和带队能力,使雷霆在队友频繁流失的情况下仍能维持季后赛竞争力。然而,在雷霆之后,威少的职业生涯却急转直下。
过去五年,威少辗转于火箭、奇才、湖人和快船,最终落脚于掘金。尽管在奇才的表现尚可,但在其他三支球队,他却屡遭质疑,甚至被冠以“毒瘤”的标签。显然,他的问题在于总是偏好持球,缺乏无球时的进攻能力,难以与哈登、詹姆斯及乔治等明星球员形成良好搭档。此外,投篮和防守的短板,以及失去大量球权后的表现,被无限放大。
威少当然意识到自己的这些不足。许多被NBA淘汰的老球星都知道需要转型,但他们往往不愿意为了成为角色球员而做出努力。曾一度人们认为,威少会如同那些顽固的老将一样,黯然退场。然而,他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对篮球的热爱与执着,并在掘金见证了崭新的自我。
展开全文
在职业生涯初期,威少的打法高度依赖持球,需要时间观察、防守决策并寻找比赛节奏。例如,在2013-14赛季,他的场均触球次数达到74.4次,持球时间高达7分钟,每次触球平均持球时间5.62秒,运球次数则为5.56次。这种掌控大局的风格使他成为雷霆最重要的核心,也为他赢得了辉煌的职业生涯。
尽管离开雷霆后,威少的整体数据变化不大。在快船,他的每场出场时间下降至22分钟,触球持球时间却依然为4.41秒,运球次数为3.95次。随着年龄增大和运动能力减退,他的这种高持球打法导致效率降低,甚至成了球队的负担。
本赛季,在掘金的主教练迈克尔·马龙的指导下,威少彻底改变了自己的风格,减少了阵地战单打,专注于无球跑动与团队配合。他开始增加空切和手递手的频率,这一“去粘球化”的转变显著提升了他的终结效率。在0-3英尺的区域内,威少的命中率达到了66.1%,创造了职业生涯新高。本赛季他无球进攻的受助功率达到45.8%,这项数据也是职业生涯的新纪录,此前从未超过20%。
掘金的进攻体系极具威胁,核心约基奇既是顶级得分手,更是一流传球手。在这样的体系下,威少不再需要过度持球和思考,而是通过跑位和快速出球融入进攻。本赛季,他每次触球的持球时间下降至3.88秒,每场运球次数也减少至3.49次,两项数据均创下生涯新低。
威少与约基奇之间的化学反应同样充分展现了其价值。当两人同时在场时,掘金的净胜分高达10.7分;在威少首发的11场比赛中,掘金赢得9场。这些数据证明了威少的改变不仅利己,更直接促进了球队成绩的提升。
威少的转型不仅体现在数据上,还包括心理层面的重大调整。他通过实际表现击碎了“毒瘤”标签,让球迷重新认识了这位老将。威少证明,年龄与逆境无法阻挡真正热爱篮球的人。从曾经的雷霆代名词到如今在掘金找到的新归宿,36岁的威少用坚持与努力书写了职业生涯的新篇章。
让我们向这位昔日三双王,如今的团队球员致敬。祝贺威少,在五年的流浪之后,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家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